廣植源生物首席科學家王振剛博士在中國禽業導刊發表《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在肉雞生態養殖中的應用》的論文發表時間:2024-12-13 16:27 2024年11月,廣植源生物首席科學家王振剛博士,帶領團隊姜娜、劉秀春、趙梅梅共同發表于中國禽業導刊第41期卷第11期主題為《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在肉雞生態養殖中的應用》的論文。論文通過在肉雞養殖過程中應用自主研發的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探討MPI環控益生菌對舍內空氣質量和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以期為利用環控益生菌進行畜禽舍內環境控制,實現傳統養殖模式向生態養殖模式升級,生產出高品質生態肉雞,打造肉雞產業生態綠色循環模式。 規模化肉雞養殖密度大,養殖環境污染嚴重,肉雞免疫力下降,增加了各種疾病傳播及流行的機會。隨著飼料、養殖、屠宰產業的充分競爭,各環節的利潤率均持續下降,疫病風險與環境污染成為制約肉雞產業發展的瓶頸,人們迫切需要一種生態養殖模式來改善養殖環境,提高肉雞免疫力,降本增效,高質量發展肉雞產業。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應運而生,為肉雞養殖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 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是利用細胞溶酶體代謝技術和廣譜有益微生物綜合代謝機理,充分發揮分子生物膜包埋和發酵、益生菌營養鏈接和空間免疫三大核心技術的優勢,鏈接動物體內外功能微生物體系形成的一個微生態循環系統,靶向性抑制有毒有害氣體產生,抑制致病微生物,形成空間免疫環境,達到通過處理有機廢棄物實現養殖環境控制的目的。 MPI環控益生菌由光合細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桿菌和放線菌屬為主的15個屬180余種有益微生物復合而成,與肉雞養殖環境常在微生物產生營養鏈接,消除有害氣體,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提高肉雞免疫力及肉雞體內外微生物保護力,是多種有益微生物形成的具有特殊處理功能的微生態系統。 為了驗證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的效果,在遼寧丹東鳳城鑫灃肉雞養殖場進行了試驗。試驗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方式,而試驗組則采用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試驗結果表明,盡管雞舍通風量較大,舍內有害氣體濃度均不超標,但試驗雞舍的環境指標仍優于對照組。特別是在硫化氫和臭氣濃度方面,試驗組的檢測數據明顯低于對照組。 此外,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還對肉雞成活率產生了積極影響。對照組出欄成活率平均值為96.23%,而試驗組出欄成活率平均值為97.03%,提高了0.80個百分點。同時,試驗組的屠宰成活率也提高了0.93個百分點,運輸死淘率降低了0.1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能夠顯著提高肉雞的成活率,降低死淘率,從而提高肉雞養殖的經濟效益。 在料肉比方面,試驗組也比對照組表現出了優勢。在出欄均重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對照組平均料肉比為1.54,而試驗組平均料肉比為1.49,下降了0.05。這意味著在相同的生長性能下,試驗組能夠節約更多的飼料成本。 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還對肉雞養殖效益產生了積極影響。試驗組比對照組平均出欄日齡減少了1.4天,出欄凈重多1 283千克/棟,節約飼料5 036千克/棟,平均歐指提高27,單只利潤增加0.6元。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在提高肉雞生長速度、節約飼料、縮短養殖周期、提高肉雞養殖經濟效益方面的顯著效果。 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主要通過環控益生菌舍內噴霧,利用分子生物膜包埋和發酵技術突破環境限制,在機體外形成益生菌氣溶膠體,消除氨氣、硫化氫 等有害氣體,凈化舍內粉塵和致病微生物;隨飼料進入消化道,維持動物體內腸道內菌群平衡,使機體內外微生態環境長期處于穩定、平衡狀態,緩解各種應激反應,維持雞群生長性能穩定。MPI環控益生菌在肉雞腸道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多種有機酸和生物酶類,可補充機體內源酶的不足,分解霉菌毒素,促進各種營養物質在機體內的消化,提高肉雞對飼料蛋白質和能量的利用率,從而降低料肉比。MPI 環控益生菌還能將腸道內非蛋白氮合成氨基酸加以利用,減少氮排放,并能產生分解硫化氫的酶類,降低糞便中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從而減少肉雞養殖業造成的空氣環境污染。MPI益生菌環境控制技術在肉雞養殖環境控制、生長性能提升、飼料成本管控方面體現出來的技術優勢,為肉雞產業的綠色生態化養殖提供新動能,為實現白羽肉雞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模式。 來源:中國禽業導刊,原文刊登于《中國禽業導刊》2024年第11期。 |